2018年4月19日
第三届“WE+大会”——“We+2018智绘互联校园新生态峰会”
在苏州太湖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近2000名来自全国700多所高校(含高职)的大学老师和业内专家参加会议
包括80多位校级领导、400多位副主任及以上级别的部门负责人
以及近百家企业的高管和众多信息化行业的资深专家。

当前,中国高校的教育改革已从“增量改革”进入“存量改革”阶段
这种变化为高校的各项能力建设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其中,信息化建设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成为了提高质量和内涵发展的新推动力。
本届“WE+大会”主题为“数聚·新动能”
由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
金智教育联合主办,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指导,
由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支持举办。
还有华为、亿方云、海康威视等覆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专业领域的百余位企业高管以及媒体代表等齐聚一堂。

在主论坛上
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要负责人、
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三女牙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会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邓志良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沈富可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池宇
深圳大学副校长王晖
苏州市职业大学副校长刘丹
以及来自金智教育、华为等行业领先企业的重磅嘉宾
将针对高校能力提升、大数据应用、智慧校园的建设模式等问题进行解读分享
并为下一阶段的智慧校园建设明确思路。

大平台、小应用模式已经被业界普遍接受。
而海量应用井喷,正不断为师生提供新的服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更进一步
更智慧、更人性的智慧校园成为关注焦点。
在以“平台与生态 智慧运营”为主题的分论坛上
来自宁波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的创新先锋结合一线的业务实践
分享了对于校企合作、平台建设、运营迭代等方面的思考。
而来自亿方云、海康威视、华为的资深专家,
则着重分析了如何从用户需求出发,利用前沿科技,构建服务生态。

数据是智慧校园的核心驱动力,随着数据能力的不断提升
诸多高校建立起了结构化的数据利用和服务体系
初步诞生了数据从产生到流通的良性生态。
在以“智慧应用 场景迭代”为主题的分论坛上
特别邀请了几位高校的一线实践者进行分享。
来自深圳大学、宁波大学、常州大学、
长安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长沙市云研网络科技的重磅嘉宾
围绕着“创新管理应用”这一话题
深入的探讨了从项目交付向价值交付的模式变革之路。

在微论坛环节
博达软件、盛邦安全、易捷思达、
神州光大、鸿数教育、甲骨文、大兆极存、深信服、安恒等
行业领军企业分享了智慧校园的建设心得。
讨论内容主要围绕着存储、数据、云计算、安全四大方面
通过交流最新产业技术,分享高校信息化建设干货经验
发布强强联手合作模式,让高校和合作伙伴组成开放共荣的智慧生态。

早在2016年,首届WE+大会就以“开放·融合”为理念
提出了智慧校园新生态的构想。
在后续的两年中,智慧校园新生态模式被百余所高校认可
并引入进行实际建设,基于平台上线应用千余个。
今天,智慧校园建设已经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内部,高校信息化正逐渐从“数字化”走向“智慧化”
学校内部的管理流程面临整合;在外部,更多服务大学师生的创新企业、
互联网公司也都在不断关注并进入教育行业。
内外部的融合也成为一种趋势,校园外部各类互联网服务逐渐融入校园
还有许多大学生也以创新创业等多种形式,参与到智慧校园的建设中来。
“WE+大会”倡导的技术与教育融合
正在为进一步提升创新动力、总结行业经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